12月20日,成都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召開。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施小琳出席會議并講話。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千萬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國、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現場推進會精神,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更快行動,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切實把“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特點轉化為發展優勢,有力有效推動成都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整體提升,為促進公園城市鄉村全面振興和超大城市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鳳朝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包惠出席會議,市委副書記陳彥夫就明年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部署。
施小琳指出,“千萬工程”是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工程。20年來,“千萬工程”鍥而不舍深入推進、與時俱進迭代升級、內涵范圍不斷拓展,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壯大了萬千鄉村產業,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走出了一條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成功路徑。省委明確要求深刻認識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針對性,切實運用先進經驗推動我省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我們要深刻領會“千萬工程”經驗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深刻把握“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宗旨意識,注重從農民群眾利益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注重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群眾,注重兼顧農民群眾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注重確保農民群眾利益不受損,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農民群眾;深刻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理念,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生態質量,積極探索在促進公園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多元價值,努力創造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深刻把握“整體謀劃、分類實施”的系統思維,堅持“抓好兩端、暢通中間”的工作思路,在推進城鄉一體規劃建設、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同時,分類制定發展策略,不照搬城市建設模式,不搞千村一面、整齊劃一,努力推動城鄉各展其長、鄉村各美其美;深刻把握“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一錘接著一錘敲、積小勝為大勝,努力構建“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新格局;深刻把握“大興調研、對癥施策”的務實作風,經常性到鄉村建設一線、到農民群眾中間去,把情況摸清楚、把問題找準確,謀劃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努力確保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始終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符合群眾期盼;深刻把握“黨建引領、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各類治理資源向基層下沉,引導黨員干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帶領農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努力形成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的良好局面。
施小琳指出,要加力加勁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成勢見效。要推進鄉村生活現代化,著力拓展富足富有的共富新路徑。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多措并舉提升鄉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有力有序推進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培育壯大“成都農匠”、鄉村規劃師運營師、農業職業經理人和高素質農民隊伍,持續全面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切實把鄉村建設成為農民身有所棲、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園。要推進鄉村生產現代化,著力激發高質高效的發展新動能。牢固樹立“經營鄉村”理念,深入實施現代都市農業建圈強鏈,推進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五良”融合,常態化開展人才組團式下鄉服務,做優做強鄉村特色產業,強化科技賦能推動農業穩產高產,加快特色產業延伸布局,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要推進鄉村生態現代化,著力塑造精美精致的大美新風貌。著眼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鞏固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成果,塑造大美鄉村風貌景觀,大力弘揚節約集約、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理念,推動農村全面綠色轉型。要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著力構建和美和睦的善治新格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健全鄉村“微網實格”治理體系,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加快推廣運用“報表通”等智慧應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著力提升智慧敏捷、安全韌性水平。
施小琳指出,要全面加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保障力度。要加強組織領導,樹立“一盤棋”思想,增強戰略眼光、創新精神,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推動各項任務有效落實,各區(市)縣黨委政府要因村定策、因村施策,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營造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氛圍。要強化規劃引領,科學劃定場鎮單元、村級單元、特別地區單元,加快編制和美鄉村重點片區規劃,加快形成“點線面”共同發展格局。要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片區內各類公共資源集中布局、精準投放,引導市場要素合理分布、自由流動。要深化要素改革,發揮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牽引作用,探索破除妨礙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制度障礙,把住土地流轉關,不能借流轉之機搞“非農化”,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要強化考核激勵,健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更好引導大家爭先創優,確保和美鄉村建設質量、速度、效益有機統一。
會前,施小琳、王鳳朝等還前往金堂縣三溪鎮岳山社區、淮口街道龔家村實地考察和美鄉村綜合體建設、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等情況。會上,金堂縣、大邑縣、都江堰市天馬鎮、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市委農辦、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負責同志談下步工作打算。
市領導劉光輝、杜海波、王志華、辜學斌、陳志勇、吳皓、楊建德,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余輝出席會議。各區(市)縣和市級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金融機構和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先行村重點村黨組織書記代表,鄉村建設專家、龍頭企業、鄉村規劃師、職業經理人代表等參加會議。
上一篇: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下一篇: 青白江區2023年高素質農民培訓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