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成都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會議主題:成都如何高標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有什么具體舉措?
會上,相關領導在回答提問時表示,這次全會強調要牢固樹立城鄉“一盤棋”理念,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做優做強公園城市鄉村表達功能,積極探索走出一條“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為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注入了強大動能。
下一步,將認真落實全會部署要求,深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謀實篤細2024年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力打造體現公園城市特質、城鄉融合優勢、蜀風雅韻氣質的現代化鄉村,全面促進現代都市與大美鄉村融合發展。
第一,聚焦功能提質,優化鄉村建設路徑。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設計,做好鎮(街道)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后續工作,加快編制和美鄉村重點片區規劃,推動先行村、重點村“多規合一”實用性規劃應編盡編。完善村莊分類建設標準,樹立生態立村導向,建立村莊星級管理制度,每年建設重點村50個、先行村50個、示范村10個,分類培育一批特色功能村。強化資金項目投入保障,推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支持和美鄉村建設,對新規劃建設達標的先行村、重點村給予專項資金獎補,引導市屬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推動連線成片布局建設,依托5條鄉村振興示范走廊和23條美麗鄉村特色風貌重點線路建設,串聯先行村、重點村,連片成面打造和美鄉村示范帶,盡快呈現“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發展圖景。
第二,聚焦設施補短,提升鄉村宜居品質。提高基礎設施完備度,統籌推進農村路水電氣訊設施補短,推進5G網絡、新能源充換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分步推進自來水、天然氣“戶戶通”,新整治農村次差路100公里以上,新增農村供水1.2萬戶以上。提高公共服務便利度,網格化布局建設教育聯合體和縣域醫共體,新增學位8萬個,建成3A級以上村衛生室1000個,推進教師輪崗、醫師派駐、專家巡診、遠程共享,強化農村“一老一小”關愛,加快打造15分鐘公共服務圈。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農村美不美關系著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蒲江縣明月村通過實施人居環境“七改七化”(即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院、改線、改習慣,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文化、保潔員專職化),有效塑美鄉村風貌環境,我們將鞏固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成果,新改造農村戶廁2400戶,完成8000棟農房特色風貌塑造,全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美麗庭院創建,高質量實施川西林盤規劃設計和大地景觀再造,引導農業農村全面綠色轉型。
第三,聚焦產業增效,培育鄉村宜業動能。夯實天府糧倉生產根基,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推進“一帶十五園百片”糧油園區建設,建成高標準農田40.4萬畝,集中打造一批“噸良田”糧油基地和“千斤糧、萬元錢”糧經復合基地,穩定糧食生產570萬畝、230萬噸以上。推進農業產業集群成鏈,實施千億級現代都市農業集群培育提升行動,做精鄉村“土特產”,培育一批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促進三次產業跨界融合,延鏈布局農機裝備、智慧農業、農村電商、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態,開發休閑觀光、文化創意、運動康養等新場景,打造一批田園林盤農耕消費區,力爭休閑農業營業收入突破470億元,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第四,聚焦治理共享,豐富鄉村多元內涵。增強鄉村治理效能,完善黨建引領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一核三治”治理體系,推進“微網實格”“智慧蓉城”雙向賦能,傳承發展天府農耕文化,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打造14個非遺特色文創產業集聚區。集聚城鄉專業人才,依托鄉村振興專家人才服務團開展“組團式”巡回服務,引導原村民、新農人、農創客等入鄉返鄉建設,每年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1萬人,選樹一批“成都農匠”。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彭州市寶山村、簡陽市尤安村等通過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呈現出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發展圖景,我們將推廣多村合作、整鎮組團、跨鎮抱團模式,開展“村莊經營計劃”試點,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達到10萬元以上,培育一批集體經濟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村;同時,加強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強化社會兜底保障。
上一篇: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下一篇: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四川將每年培育1000個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