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莊簡介
舊館鎮隸屬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總面積31.35平方公里,總人口21448人。
舊館街道是舊館鎮未來鄉村的示范街道,致力于以全域土地整治為抓手,打造全國首個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樣板。2019年,舊館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正式啟動,2020年成為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該項目涉及11個行政村、127個自然村、農戶總戶數4644戶,共打造5個社區,計劃建造鄉墅2996套,套房993套,已完成鄉墅分房1761套該項目規劃建設用地復墾面積586畝,墾造耕地面積372畝,耕地功能恢復面積3233畝,耕地集中連片面積9753畝,幫助實現糧油產品的品質提升、生態環境提升、農產品機械化和數字化提升。
| 發展路徑
南潯區舊館街道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運用“全域土地整治+”系統性思維,啟動港廊未來鄉村共富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未來鄉村建設的新格局和新基地,探索出一條通過“人居環境重塑、公共服務導入、產業轉型升級、集體經濟壯大”,實現鄉村振興邁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 經驗借鑒
1.以土地整治為抓手,打造共富聯合體
舊館街道做好農村宅基地整治、農用地整治以及生態修復工作,整合農村相關土地指標,建設高標準農田,盤活閑置資產,構建涵蓋村集體和村民利益的強村公司,導入招商運營資源。通過對港胡村、新興港村、光明村、大洋社區等四個村9.08平方公里的土地進行綜合整治。騰退效益不佳小微企業,對宅基地進行復墾利用,實行土地統一流轉,現已呈現“田成方、路成網、溝相通、渠相連”的景象。四村聯建涉及農戶共1332戶,總人口4959人。該區域規劃建設新房總數1250套,其中鄉墅860套,套房414套。規劃建設用地復墾面積586畝,墾造耕地面積372畝,耕地功能恢復面積3233 畝,耕地集中連片面積 9753畝。截至當前,街道11個行政村、2878戶農戶參與搬遷。
通過強村引領,構建港胡村、新興港村、光明村、大洋社區等“四村聯建”共富共享新格局,以港胡村、新興港村為核心,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打造“2+2”的“港廊未來鄉村共富聯合體”。
2.以整村運營為引領,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舊館街道以整村運營為引領,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是聘請民營企業兩山集團,負責舊館街道策劃規劃、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二是引入文旅專業運營團隊及社會資本,將廢棄的老民宅房改造成集淘寶平面拍攝和影視拍攝為一體的綜合性攝影基地,對基地庭院、停車場、管道等基礎配套進行全面改造,打造舊館網紅打卡地,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三是加強社區聯動建設,進一步夯實共富基石。當地13個行政村(社區)共同注資成立了強村公司,抱團發展。通過全域拆舊騰退,發揮低效用地再開發、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優勢,盤活了成片成規模的土地資源,引育富民產業,豐富文旅業態,打造形成糧食功能生產區、田園風光展示區、現代農業示范區、濕地休閑觀光區等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帶動村集體共同發展的同時,也讓部分人員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3.以古村復興為靈魂,建設港廊未來鄉村
憑借美麗鄉村樣板片區建設基礎,依托港胡、新興港村古建筑群落,傳承港廊文化,積極打造歷史文化古村落。2022年8月,榮獲浙江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示范村。同時,全力打造港廊未來鄉村,積極推動“美麗鄉村+數字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建設,著力打造出引領數字生活體驗、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舊館未來鄉村。
4.以星光模式為示范,全面進軍數字農業
培大育強星光農業、浙北農業、杰力惠、本道等明星企業,結合舊館自身文化底蘊和旅游業的助力,打造舊館農業各類金名片。以星光農業為平臺,構建數智大田信息化管理平臺,創建“星光”共富模式;通過浙北農業“泮水莊園”、錦鯉育種及景觀項目,建立舊館西北部大型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商務會客、親子活動一體項目,打造浙北“星星港”農文旅金名片;杰力惠依托院校合作資源,圍繞省級經濟作物育種類項目現場會,打造舊館農業科技金名片;本道農業作為湖州“菜籃子”工程和網絡銷售的明星企業,著重打造“潯味本道”APP金名片。
上一篇: 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
下一篇: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秦山街道永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