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鎮中村
時間:2023-12-10 點擊次數:1854次

丨村莊簡介
鎮中村位于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老鎮南北,滬杭鐵路東西兩側,東靠鳳珍村和假山村,南靠南梅村,西連長水塘,北靠寶華村和莊安村,近年來,取得了省級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省級綠化示范村、省級森林村莊、3A級景區村莊、省級未來鄉村等多項榮譽。
丨發展路徑
1.內外兼修,全面提升鄉村風貌
一是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緊緊圍繞宜居、宜游的主旨,充分利用自然村落原有自然風貌,修建休憩長廊及樓臺水榭,建造石橋景觀,著力進行景區環線道路建設及村落石板道路鋪設、瓦房及圍墻翻新,污水處理及電纜電線入地、河道生態護岸建設等,全面提升村莊基礎設施。
二是提升人文藝術氛圍。鎮中村是竹垞學派的發源地,依托村內的文化底蘊,陸續建起了古藤書屋、干將工坊、竹垞雅集等景點,并開展朱彝尊文化藝術節活動、二十四節氣主題研學等一系列藝術活動。與專業團隊深度合作,策劃了“竹小垞”文旅研學項目,植入藝術教育、勞動教育等內容,研發建立起了一整套覆蓋全學齡段研學課程體系。
三是強化黨建基層治理。鎮中村堅持黨建引領,結合未來鄉村建設,以朱彝尊文化為紐帶,吸納相鄰村及機關黨組織共同組成“品重梅溪美麗鄉村共富線黨建聯建”,以“聯盟出思路、黨員當先鋒、能人進支部、攜手共富?!惫ぷ魉悸罚⒔∪\行機制,抱團實現功能互補、共創共享。
2.產業融合,打造特色鄉村品牌
一是深耕特色產業。鎮中村的主導產業為糧油、蠶桑種養、羊毛衫加工、小家電產業等,特色農業有水產、葡萄等規模種養殖,深入發展特色產業,為美麗鄉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深化農文旅融合。以紅色文旅和鄉村研學為發展方向,圍繞“耕讀傳家”主題,依托古藤書屋“博學鴻詞”研學館、干將工坊等陣地,打造產業融合、生態融合、文化融合、黨群融合的“樣板村”。
三是打造區域品牌。以藝術鄉建為契機,依托“文藝村長”深入引領鄉村文藝發展,深度融合朱彝尊名人文化、農耕和非遺等地方藝術形態,以文藝因子激活鄉村資源,打造“竹小垞”研學品牌,賦能鄉村產業發展。
3.多元共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一是發揮人才作用。依托古藤書屋、研學館、青青樂地等陣地,帶動當地群眾致富。整合本土人才等資源,持續加強返鄉創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投資創業、回鄉任職和設立鄉賢愛心基金等方式,引導各方面人才參與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是探索城鄉聯動。積極參與城鄉要素流動,實現互利共享,打造了古藤書屋、“博學鴻詞”研學館、干將工坊等文化陣地,開展研學旅游、廉潔教育等一系列學習體驗和主題活動,充分釋放紅色文化紅利和綠色生態紅利,致力于打造城鄉風貌環線上的重要一環。
三是開展對外合作。鄉村發展要借勢借力借智。這幾年,鎮中村與塔古胥國際藝術交流中心開展合作,打造國際藝術村,建設鄉村美術館;成立西泠文化名家工作室;與秀洲區音樂家協會結對,由區音樂家協會主席沈月鋒擔任“文藝村長”。
丨經驗借鑒
1.立足資源,找準定位,激活產業潛力
鎮中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朱彝尊文化為核心,打造特色文化IP,提升了鄉村的吸引力。這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借鑒,要學會挖掘本村的文化資源,找準發展方向,激活產業潛力。
2.借勢借力,開放交流,增加發展動力
鎮中村善于借勢借力,與國內外知名文化機構開展合作,提升了鄉村的知名度。此外,開放交流也為鎮中村帶來了新的發展理念和機遇。鄉村發展需保持開放姿態,積極尋求合作,以增加自身發展動力。
上一篇:
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
下一篇: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大云鎮繆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