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永紅村
時間:2023-10-12 點擊次數:1731次
丨村莊簡介
永紅村位于鳳橋鎮東,村域面積6.96平方公里,有30個村民小組,農戶1025戶,總人口3471人。永紅村現為全國AAA級景區村莊,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全省首批休閑旅游示范村、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等榮譽,成為“夢里水鄉”鄉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丨發展路徑
南湖區鳳橋鎮永紅村始終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轉型,充分挖掘自然、文化、產業等優勢資源,全力推動景區村莊“美麗蝶變”,奮力書寫千萬工程的共富新篇章。
1.聚焦黨建聯建,筑牢“紅色堡壘”
堅持黨建引領高質量推進千萬工程,依托永紅村黨總支“三個一”黨建品牌打造,簽訂兩新黨組織聯盟共建協議書,以“結對聯建”為載體,推動形成基層黨建“協同互動”格局,切實發揮黨建優勢資源集聚共享作用。同時,通過五共機制充分釋放聯盟單位外溢效應,打造一支由村書記領頭,種植大戶、鄉賢為核心的致富團隊,建立黨員幫帶機制,擦亮永紅村“578”黨員志愿服務品牌,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10余萬元。
2.創新治理模式,系緊“連心紐帶”
堅定走農村“四治融合”新模式,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鼓勵各主體參與基層治理,堅持以人為本,激發群眾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逐漸形成以全國勞模、駐村醫生、退伍軍人為多元合力的“新哨兵”群體,根據興趣愛好、技能特長到就近社區自主認領崗位,開展個性化服務,總計幫助45位失業人群再就業,參與應急搶險60余次,對口幫扶重疾農戶25人。
3.挖掘本土文化,加速“藝術賦能”
圍繞永紅村的省級文保單位、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遺址——白墳墩遺址,開設穿越研學課程,建立崧澤文化體驗館,還原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的生活場景,推出挖土考古、狩獵烤魚等沉浸式文化體驗,讓游客在參與中認識崧澤文化。“連線成面”式開發南水弄民宿群,引入“畫里畫外·鄉村藝術空間”,創新鄉奢文化餐飲概念,投資800萬元將現代藝術與本土鄉村文化融合。組建村級6支文化團隊,每年舉辦群眾性文體活動百余場,厚植“幸福永紅”的民生根基。
4.創新產業融合,激活“共富引擎”
引入鮮切花種植特色產業,鼓勵村民種植水蜜桃、鮮切花等經濟作物產業,打響“花開永紅”的產業品牌。建設生態停車場、活動草坪等一批基礎配套設施,通過招商引資,推動多個優質產業項目落地。同時,堅持運營前置,充分融合村內產業,建立3家民宿、5家農家樂,以“微改造、精提升”推動稻田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2022年共吸引游客約2萬人,實現創收超300萬元,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5萬元,同比增長15.4%。
5.發展研學業態,添彩“農旅底色”
大力引進研學業態,緊抓美麗鄉村精品線,圍繞“研學+鄉村旅游”的發展核心,盤活旅游資源,形成以田間自然學校、神潤齋、中小學全齡研學基地等為代表的研學點,打造神潤齋花園、垃非館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點。推出“共富農場”新模式,讓城市孩子化身“農場主”,并與神潤齋等10余家單位有效聯動,推出共富鄉村旅游大禮包,共同舉辦旅游活動,吸引游客超30萬人次,其中研學6萬余人次,實現“一塊地”聯動“多主體”的共富新路徑。
丨經驗借鑒
1.堅持黨建引領推進,建設現代治運體系
通過黨建引領,發揮黨委領頭示范作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鼓勵各主體參與基層治理,帶動各方“頭雁”形成聯盟,以黨員志愿服務品牌賦能鄉村產品新品牌,切實發揮黨建優勢資源集聚共享作用。
2.緊抓美麗鄉村精品線,充分盤活旅游資源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大力引進研學業態,緊抓美麗鄉村精品線,建點位、推模式、做產品、辦活動,實現“一塊地”聯動“多主體”“多功能”的旅游綜合體功能。
3.深入挖掘本土文化,連線成面式開發
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本土文化優勢,創新開發模式,實現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上一篇:
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
下一篇: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