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樹下豐收路 畫里詩里富裕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24年2月的中央一號文件也要求“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省委書記王曉暉在今年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宜居宜業、又和又美也推動著美麗鄉村建設朝著農文旅科融合的方向邁進。
讓鄉村美畫卷牽引消費的“車輪子”
2023年,我國的“最佳旅游鄉村”(由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評選)達到8個,位居世界第一。“我國鄉村旅游可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方案”這得益于鄉村的美好生活、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吸引力越來越大。
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近年來,越來越多游客開始進入非傳統的旅游空間,鄉村旅游正在以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鄉村居民的幸福生活,吸引著大量游客。”
在四川,一批驚艷都市圈眼球的鄉村美畫卷也在不斷被設計、描繪、創造、建設并展現出來,鄉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對都市游客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比如成都市新津區的安西鎮,“現代農藝”主題的荷花主題插花藝術沙龍、安西荷花藝術展覽周、荷花主題研學,以及當地創新開發的以荷花、荷葉、蓮蓬、蓮藕等為主題的“長荷宴”正在帶“火”和美鄉村;
在宜賓市翠屏區的李莊古鎮,當地高橋竹村按照林徽因詩歌《十一月的小村》描繪的意境打造出竹庭院、竹游道、竹建筑、竹工藝、竹博覽、竹民宿、竹餐飲等,游客在這里可以盡情體驗秋風、竹林、稻田、果蔬的慢時光;
在大巴山區的萬源市,迎接八臺山的第一縷陽光、品嘗茶文化原鄉的雨后清茶、享受馱山綠道的運動快樂、感受鄉村果園的采摘樂趣,“流金淌銀”的青山綠水正在成為萬源和美鄉村的“幸福不動產”……
這些鄉村美畫卷,擁抱著各具特色的產業之美、生態之美、種養之美、味道之美、非遺之美、古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都市圈走出來參觀游覽的眼球里充滿了舒適、追憶、向往,以及留下來“體驗一天、住上一晚”的豐富情感。
讓特色農產品打開消費的“菜籃子”
小小一個菜籃子,裝載的容量卻很大!我國1988年啟動“菜籃子”工程,2017年建立“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制度。
只有讓“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品種豐富、質量提高,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作為一個連著城鄉兩頭的工程,我們的和美鄉村建設應以此為著力點,讓田間、地頭、樹梢、大棚里的特色農產品,成為和美鄉村的顯示器、村民致富的加速器、引人入勝的開瓶器。世外桃源般的鄉村孕育著琳瑯滿目的甘甜水果。
實際上,一些鄉村已經走在了前面。
在攀枝花的鹽邊,桐子林鎮金河村建成芒果園7.5萬畝,全村年產芒果2.2萬噸。村里的家庭農場約定實施“誠信紅線”,同一品種遵守統一的采摘時間,“吹了哨”才能行動,有效解決了過度使用農藥、提前上市、亂喊價擾亂市場等問題,也保證了芒果品質,現在這個村已經成為年產值2億元左右的“億元村”。
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縣,當地加快建設金川縣梨現代農業園區,覆蓋沙耳鄉、慶寧鄉、咯爾鄉、勒烏鎮,總占地面積1.2萬畝。先后培育雪梨深加工企業6家,研發出雪梨膏、雪梨糖、雪梨飲品、雪梨烘烤片、雪梨酒等新品,進一步擦亮了“云上新江南,醉美梨花源”的新畫卷。
在有著“世界紅心獼猴桃發源地”之譽的廣元市蒼溪縣,當地圍繞“一畝致富園、增收超萬元”目標,實行品種統改、技術統訓、農資統供、品牌統創、產品統銷和分戶生產的“五統一分”模式,鼓勵發展增收致富小庭院5.78萬戶(其中以獼猴桃為主的小庭院3.8萬戶),不斷推動“基地+加工+營銷+旅游”全產業鏈融合,紅心獼猴桃產業直奔“百億級”。
目前,四川正在聚焦“川字號”做好“土特產”大文章,發展川糧油、川畜、川菜、川果、川茶、川竹、川藥等特色產業,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我們要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在旅游流量引進來的過程中撬動都市圈消費的“菜籃子”。
讓去鄉村避暑拉動消費的“錢袋子”
關于鄉村避暑,有兩則新聞值得關注:
一條來自浙江,“杭州市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市民紛紛來到美麗鄉村體驗高山游、親水游”;
一條來自湖南,“山清水秀、清幽靜謐的鄉村自然景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避暑,讓鄉村避暑游成為越來越多民眾的旅游首選”。
是啊,月下追風、小河游泳、大樹乘涼,與我們記憶里的滿天星河、稻花清香、蛙聲一片相融合,那是充滿家鄉味道的田園避暑!和美鄉村正在成為近郊游、短途游、周末游的時尚目的地。
而四川縣域經濟圈也有此趨勢:
在涼山的越西縣,當地加快發展避暑氣候生態品牌產業,打造出水觀音避暑康養項目、書古田園綜合體項目、新民鎮溫泉康養度假、大屯詩意田園等一批重大項目,“20℃夏天”這張名片正以獨特的魅力,全面撬動和盤活越西這片山水資源高質量發展大棋局;
在雅安市寶興縣,當地立足生態和文化特色,打造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科學發現地的蜂桶寨鄧池溝、山高谷幽的夾金山麓、磽磧藏寨·神木壘景區、達瓦更扎景區等一系列鄉村避暑勝地;
在眉山市的丹棱縣,當地錨定“探索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目標,不斷推介集詩書義而成的大雅堂、“峨眉姊妹”老峨山、質樸原鄉幸福古村,以及體驗農耕文化的桔香稻田,不斷吸引著成都都市圈的避暑人群。
我們有理由相信,以鄉村美畫卷、特色農產品為紐帶,把都市里的農博游、采摘游、研學游導過來,用花果菜、農家飯、柴火灶暖胃暖心,用采摘之樂、體驗之樂、親子之樂等養性養情,用鄉村的厚道、禮讓、和美治愈各種“都市征候”,就能把和美鄉村建設成為近郊游、短途游、周末游的時尚目的地,并推動人流、物流、現金流不斷流淌起來。
上一篇: 四川從全國大局把握自身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 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
下一篇: 奮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生態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