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綿陽市平武縣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結合本地實際,通過黨建引領、產業支撐、環境提升、基層治理等,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持續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依托黨建引領,推進鄉村建設。強化村黨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調動干部群眾參與村莊發展與治理主動性,固牢鄉村建設根基。一是支部帶頭促發展。各村由支部牽頭、村企聯盟,推動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從“干部干、群眾看”到“一起干、大家贊”,把“議事會”成果運用到實際中,將村莊建設發展、土地利用、環境保護、全域旅游等工作有機融合,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二是黨員帶動強服務。組織黨員開展“黨員當義工,服務爭先鋒”活動。按照黨員干部包片負責、一對一聯系機制,分片包戶落實責任人,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攻堅行動,緊盯房前屋后、道路沿線、河道溝渠等薄弱環節,針對戶內外“臟、亂、差”問題,不斷深化黨員志愿服務,引領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治理。
發展壯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按照省“10+3”、市“6+10”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縣“3+4+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一是打造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糧油播面38.21萬畝,厚樸基地達38萬余畝,茶葉基地達13.5萬余畝,果梅基地達3.3萬余畝,蜜桃基地達2萬余畝,蔬菜基地達2.2萬余畝,羊肚菌、香菇為主的食用菌面積1400余畝,特色農產品基地已初具規模。2021年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成功續報;2023年“四川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順利通過復審。二是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先后成功創建平武縣果梅現代農業園區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平武縣厚樸現代農業園區、平武縣茶葉現代農業園區等市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果梅園區成功創建為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獲得補助資金1000萬元,蜜桃、黃連園區成功創建為市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分別獲得獎補資金100萬元。
提升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重點圍繞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一是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截至2023年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3%。集中開展“廁污共治”項目建設現場技術培訓會,逐戶摸排改廁需求和意愿,2024年正重點實施5個行政村801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二是持續推進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全面開展農村道路、河流(河溝)、公共活動場所和農戶庭院垃圾清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以上,80.86%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三是常態化開展“五清”村莊清潔行動。落實領導干部包片、駐村干部及第一書記包村、村干部包組、農戶“門前三包”工作責任,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五清”行動,共同構建“美麗鄉村”,全縣162個行政村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強化基層治理,助推鄉風文明。改進和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以“三治融合”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一是以自治為根本。制定集民智、體民情、合民意的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道德評議會等,引導村民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積極推廣運用“川善治”自治平臺,以“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鄉村治理試點為核心,發揮數字化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以德治為引領。圍繞家庭美德開展“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兒媳”等評選表彰活動,彰顯榜樣力量。舉辦“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活動,倡導家庭成員通過家信、微信、短信等形式“寫家書”,傳承優良家風家訓家規。三是以法治為保障。加大“法律明白人”培育,持續深化“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聯動機制。大力推行“三個一線”普法模式,運用基層群眾的語言講好法治故事。
上一篇: 四川從全國大局把握自身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 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
下一篇: 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鄉村建設工作推進會強調 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 扎實有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