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美鄉村發展背景
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這是以總書記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處理工農城鄉關系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指明了方向。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和美鄉村建設既是黨中央在三農領域的重大政策創新,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又一重大舉措,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指導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
和美鄉村是對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之美、文化興盛之美、經濟發達之美、城市繁榮之美、鄉村振興之美、社會和諧之美、人民幸福之美的鄉村版詮釋,是“美麗中國”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鄉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鄉村環境塑形與鄉村文化鑄魂齊頭并進的新目標、新愿景。
和美鄉村是美麗宜居鄉村的“升級版”,是人居環境美好、人文生態和諧、人際關系和睦,產業、文化、生態、組織、人才、全面協調發展的鄉村。一方面,它注重鄉村現代化建設,建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代化鄉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備又保留鄉味鄉韻。另一方面,它更注重鄉村文化內核及精神風貌的提升,體現和諧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處的鄉村現代新風尚。
在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提出有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努力建設美麗鄉村”,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鄉村建設新部署,呼應“美麗中國”理念,并隨之開展了系列美麗鄉村創建活動。
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專門提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活動”。
2023年,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是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面向新發展階段做出的新部署,是政策繼承、實踐延續和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二、和美鄉村十大發展模式
經過多年的創建實踐活動,我國和美鄉村建設成效顯著,全國已建設5萬多個美麗宜居鄉村,形成了十大各具特色的鄉村典型發展模式。
【類型一:產業發展型模式】
適用地區:東部沿海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
特點:產業優勢和特色明顯,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基礎好,產業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現了農業生產聚集、農業規模經營,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帶動效果明顯;
典型: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
【類型二:生態保護型模式】
適用地區:生態優美、環境污染少的地區;
特點: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具有傳統的田園風光和鄉村特色,生態環境優勢明顯,把生態環境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潛力大,適宜發展生態旅游;
典型: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
【類型三:城郊集約型模式】
適用地區:大中城市郊區;
特點:經濟條件較好,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交通便捷,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高,土地產出率高,農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
典型: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
【類型四:社會綜治型模式】
適用地區:人數較多,規模較大,居住較集中的村鎮;
特點:區位條件好,經濟基礎強,帶動作用大,基礎設施相對完善;
典型: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鎮廣發村。
【類型五:文化傳承型模式】
適用地區:具有特殊人文景觀,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傳統文化的地區;
特點:鄉村文化資源豐富,具有優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文化展示和傳承的潛力大;
典型: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
【類型六:漁業開發型模式】
適用地區:沿海和水網地區的傳統漁區;
特點:產業以漁業為主,通過發展漁業促進就業,增加漁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漁業在農業產業中占主導地位;
典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橫瀝鎮馮馬三村。
【類型七:草原牧場型模式】
適用地區:我國牧區半牧區縣(旗、市);
特點:草原畜牧業是牧區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是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典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浩勒圖高勒鎮腦干哈達嘎查。
【類型八:環境整治型模式】
適用地區:在農村臟亂差問題突出的地區;
特點: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環境污染問題,當地農民群眾對環境整治的呼聲高、反應強烈;
典型: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紅巖村。
三、和美鄉村規劃理念
1、【完善城鄉規劃體系】
和美鄉村是一種新型的鄉村發展平臺,其相應的規劃并不存在于“城鄉規劃法”所確定的規劃體系之中,但屬于對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具有積極作用的規劃類型概括而言,可以歸納為“承上啟下、補缺增色”。
2、【發揮和美鄉村的生態示范作用】
實現三方協調,構建城鄉互動發展機制
政府:統籌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農村:加強村莊用地集約,釋放農村發展活力
市場:引進市場主體投資現代鄉村生態旅游業,激發區域發展活力
四、和美鄉村規劃要點
1、【和美鄉村規劃目標】
(1)基礎完善——完善鄉村基礎建設
安全飲水保障:完善自來水管網設置。
農村電網升級:開展鄉村電壓電線升級改造;
交通路網完善:通過新建或改造,完善鄉村交通路網;
水利設施改造:系統改造農田水利設施;
農村信息化水平提升:實現互聯網覆蓋率100%
鄉村文化設施完善:加快綜合文化站、村級文體活動中心等文化設施建設;
領導班子建設:引入年輕黨員,優化領導隊伍;
(2)風貌提升 ——推動鄉村特色化發展
危房改造:完成村內現有特困危房改造;
民居改造:分片引導村民開展特色化民居改造;
環境美化:通過道路綠化、庭院綠化、村莊綠化、水岸美化、景觀營造等方式,營造山美、水美、路美、房屋美的鄉村生活空間;
建房規范:嚴格控制宅基地的面積標準;
(3)產業融合 ——促進鄉村經濟長效可持續發展
農旅融合:提升農業價值,實現農業產業化、品牌化、休閑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工旅融合:激活老牌工業企業,逐步轉變工業企業發展職能,化劣勢為優勢;
文旅融合:以鄉土文化引爆以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廣泛帶動村民就近就業 ;
(4)文化傳承 ——助推鄉村內涵式發展
文化傳承:打造文化載體,弘揚x鄉土文化;
文化傳承:以文化資源為載體,弘揚鄉土藝術;
農耕文化傳承:挖掘傳統農耕文明。
2、【構建城鄉共融的和美鄉村體系】
將“山、水、田、路、村 “與鄉村產業發展、景觀風貌建設等相結合,著重構建五大發展系統:
3、【重視和美鄉村的制度化建設】
(1)由上而下策略
以村民為主體,結合當地發展需求與資源條件,確立未來發展方向。同時,由政府由上而下的方式協助,協調有關單位共同投入,充分整合并發揮資源優勢。
(2)農村自治策略
強調農村的自主精神。要求當地農民組織和團體推舉成為農村代表組織(一般為農村發展協會),對美麗鄉村發展提出構想和實施目標,擬定計劃書向政府提出申請。同時,以優先補助方式,鼓勵農村訂立美麗鄉村公約,對農村內的公共設施、建筑物及景觀進行管理和維護。美麗鄉村公約在報經社區(鎮)主管部門核定后,對村民就有了約束力,對違反鄉村公約者,農村組織代表可請求社區(鎮)主管部門命其改善。
(3)軟硬兼顧策略
(4)人力培育策略
以村民為主體,結合當地發展需求與資源條件,確立未來發展方向。同時,由政府由上而下的方式協助,協調有關單位共同投入,充分整合并發揮資源優勢。
上一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下一篇: 新都區成功舉辦2023年高素質農民學員技術技能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