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3%,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3年的2.81縮小到2023年的2.39……7月24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議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農業農村改革發展重大任務作出系統部署。農業農村部將謀細抓實農業農村改革重點任務,為鄉村全面振興增動力、添活力。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繼續引導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健全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好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土地流轉必須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不得違背農民意愿,不得損害農民利益,不得改變土地用途。
二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并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等舉措。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針,具體講就是‘四個優先’,在干部配備上要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要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要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要優先安排。抓緊細化實化,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
三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要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受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要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現行政策是允許探索農民這‘三權’自愿有償退出辦法的,但一定要穩慎進行,一定要為農民的長遠利益著想,守好政策底線,讓農民享受更多改革紅利。
高標準農田建設事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到2023年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面積超過10億畝。《決定》提出,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農業農村部將全流程加強建設管理,嚴把選項、招標、建材、施工、驗收等各環節質量關,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多舉措強化建后管護,切實做到建得好、管得也要好。
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2023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2%,較2012年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科技大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創新和考核評價,撬動推動各級各類創新主體各就各位、優勢互補、同向發力,著力提升整體效能,破解制約農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堅持科研命題要從產業中來,科研成果要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提升科研的精準度和實效性,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在科研創新中的關鍵作用。努力打通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全鏈條,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健全人才激勵評價機制,激發農業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結合各自實際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一批試點示范工程,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任務扎實推進。《決定》提出,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下一步將推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走深走實,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大的成效,關鍵是要學習蘊含其中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特別是要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長效機制。
具體而言,要集中力量辦成辦好一批農民可感可及的實事,從農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入手,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農村改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要聚焦產業就業發力促進農民增收,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尤其要下功夫發展鄉村的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展就業渠道、增收途徑。要找準抓手載體務實推進鄉村治理,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要由表及里培育文明鄉風,組織實施好鄉村文化振興系列活動,加強優秀農耕文化保護傳承。要以科學規劃引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農業農村部將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扎實抓好鄉村全面振興各項工作,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更加壯麗的‘三農’新篇章。
上一篇: 四川從全國大局把握自身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 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
下一篇: 樂山市市中區悅來鎮創新“三權分置”改革,探索發展“庭院經濟”